交界性逸搏

点击蓝字,听于小林说心电

于小林

教授

主任医师

当规律出现的窦性P波缺失或明显延缓出现时,位于第二起搏点的交界区发出激动并夺获心室,为交界性逸搏(下图箭头所指)。

正常交界性逸搏心律的频率范围是40bpm~60bpm,交界性逸搏间期的长度也就是~ms。

一般情况下,短期内交界性逸搏间期是固定的,比如上例,都在ms左右,但在动态心电图上,交界性逸搏间期是有变化的,并且在部分病人中,这种变化还很明显,比如下图,同一患者,A图的交界性逸搏间期长达ms,而B图只有ms,相差了ms多。

交界性逸搏虽然QRS不宽大畸形,但与窦性下传的有一定的差别,在某个导联中可以较为明显(下图)。

专家学者们给出了诸多的形成机理和假说,比如迷走性室内传导,传导系纵向分离,慢频率依赖的室内差传等。这不仅让心电图报告显得高大上,同时也繁琐了不少。

但就本图来说,其实是一例高位室性逸搏:因为,红箭头所指的心搏,形态介于逸搏和窦性下传室搏之间,发生时间也恰为两个激动点的应发位置——窦性下传和心室异位形成的融合波。另一方面,交界区是房室传导的必经之地,想让窦性激动“飞跨”此区并在心室实现部分的除极,是很难的。
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谢谢大家。

心电知识点,看图逐个说

下次继续。

长按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dktmx.com/yfhl/12991.html

首页| 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|